当前位置:阿力养生网 >养生知识 > 什么是“卫生之经”?它在养生学上有何地位?

什么是“卫生之经”?它在养生学上有何地位?

导读:"" 栏目下【什么是“卫生之经”?它在养生学上有何地位?】一文 是由 叶楷更 编辑整理及最后更新, 约 2484 个文字, 预计需要7分钟 时间阅读完,请您耐心,愉快舒心地阅读。如果想要浏览 "国学" 及更多相关知识,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,可多关健词 + 空格精准搜索,阿力养生网为您分享更多精品文章。

本文简介:“卫生之经”,语出《庄子·庚桑楚》。其曰:老子曰:卫生之经,能抱一乎?能勿失乎?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?能止乎?能 舍诸人而求诸己乎?能翛然乎?能洞然乎?能儿子乎……是卫生之经已。 经者,道也;卫生者,“防卫其生,令合道也”(李颐释文)。所谓“卫生之经”, 就是养生防病之要道的意思。老子《

“卫生之经”,语出《庄子·庚桑楚》。其曰: 

老子曰:卫生之经,能抱一乎?能勿失乎?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?能止乎?能 舍诸人而求诸己乎?能翛然乎?能洞然乎?能儿子乎……是卫生之经已。 经者,道也;卫生者,“防卫其生,令合道也”(李颐释文)。所谓“卫生之经”, 就是养生防病之要道的意思。老子《道德经》是先秦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老 聃的学术思想代表作,而庄子“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”(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 传》,因此道家学说亦称之为“老庄之学”。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争鸣的各 家学派中,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最具有深 远影响,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哲学基础,而且渗透于自然科学,对 中国医学、尤其是养生学的发展一直起有重要的作用。换言之,政治家和 哲学家们将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视为宏大博深的哲学思想典籍,而医学家、养生家则理所当然地奉尊其为“卫生之经”。

自然无为 是老子哲学“道”的最重要观念。他主张一切事物都应顺应 自然去发展,而不必由外界意志去加以干涉,此即所谓“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 (二十五章)、“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”(五十一章)的意思。自然是道德之尊者,对于人的行为来讲,就是“无为”。“无为”是指不妄为,即 要顺应自然,不妄动妄为,自然能够无所不为,无所不成。他以“出生入死” (五十章)昭示自然无为的养生意义。“出”谓之生,“入”谓之死,死与生都 是自然规律。人生之途大致有三种情况:约十分之三的人天赋淳厚而寿 长,叫“生之徒”;三分之一的人由于禀赋薄弱而中道夭折,叫“死之徒”;另 外还有三分之一的人,本来禀赋尚厚,可以久生,但因自持富有,不吝其财, 席丰履厚以养,或服食药饵,企求长生,结果反“动之于死地”,这就是不守 无为之道,不顺自然之故。

“我无为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,我无事而民自富,我无欲而民自 朴”(五十七章)。“无为”的内涵还包括有“好静”、“无事”、“无欲”等。老子 提出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(十六章),认为人心原本清净明澈,但如追逐嗜欲, 可使心智迷乱闭塞,所以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(失 味)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”(十二章),而“金玉满堂,莫 之能守,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”。若要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”,只有“功遂身 退”,只有“各复归其根”地回归本源,“致虚极、守静笃”地复其本性,使心明 而不迷,才是“天(自然)之道也”(九章)。老子的这些思想,在《内经》有关 篇章里也有充分的反映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说:“持脉有道,虚静为保 (宝)。”诊脉宜“虚静”,养生当如是观。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所谓“志闲 而少欲”,以及“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等,无不体现“虚 静”之原则。老子虽主虚静,但并非死水一潭、木然不动之静,而是静中寓 动,动中寓静。他说:“孰能浊以静之徐清,孰能安以动之徐生”(十五章)。一 以静得,一以动生,动与静结合的辨证思想在养生上的影响是极深刻的。 《养性延命录》的“欲小劳,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。”《老老恒言·燕 居》的“静时固戒动,动而不妄,亦静也”。所谓“劳逸结合”者,即承其绪余 而来。在气功锻练中,也同样有着这一观念的体验:习静功者,会出现静极 而动的现象;而动功之强调意守,即寓静守之意。

柔以制刚 亦是老子重要观点之一。他认为“弱者道之用”,“柔弱胜刚 强”(三十六章)。以水为例,则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其 无以易之,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、莫能行”(七十八章)。可见水性 至柔,然攻坚则能克刚;又将人生与草木相喻,则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 强;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” (七十六章),所谓刚者易折,柔者能屈,即是此理。初生婴儿,其虽柔弱,却 生意绵绵,故又说:“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?”(十章) 形体须与精神和谐抱一,精神抟聚以致柔者,须同婴儿一般天真无邪。因为 婴儿尚未开智,虽啼号竟日而声不嗄哑,是其心无喜嗔、任气出声的缘故; 虽终日握掌,但手不拳屈,是因为无所贪求;虽终日视而目不动,是不为色 所惑。其足之行、体之动,一任自然,而不知其之所为,所以祸福不扰,自然 也就无灾无害。(《庄子·庚桑楚》)其实老、庄所描绘的也就是他们所追求 修为达到的一种自然无为的境界,对后世养生学理论和实践有很大的影 响。如养生术中强调的“童子功”,太极拳尤为注重“绵绵若存,用之不勤” (六章)的意境,以及俗俚所谓的“鹤发童颜”、“返老还童”等,无不渗透着这 一观念。“故智者之养生也,必顺四时而适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处,节阴阳 而调刚柔,如是则僻邪不至,长生久视”(《灵枢·本神》),则是老庄这一观 念的深化和发展。

怎样才能臻于“长生久视”?老子之对策仅出一个“啬”字。他说:“治人事天莫若啬,夫唯啬……可以长久,是谓深根固柢,长生久视之道。”(五十九章)从养生的角度来看,“啬”可令神完、精充、气足。精、气、神是人生三 宝,三者充盛不衰,即能固其本源而生生不已,安享天年而致遐龄。啬精气 而完神之法,亦不离自然无为、虚静守一、柔以制刚等方面的修为。《素问· 上古天真论》所历述的“志闲而少欲,心安而不惧,形劳而不倦,气从以顺, 各从其欲,皆得所愿”、“美其食,任其服,乐其俗,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 朴”,以及“嗜欲不能劳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,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,故合 于道”等,显然是老庄卫生思想的具体体现。而该篇所阐述的“真人”、“至人”、“圣人”、“贤人”四种养生修为的理想境界,以及“提挈天地,把握阴 阳,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”、“以恬愉为务,以自得为功,形体不蔽, 精神不散”等“积精全神”的修行方法,则可以理解为老子“啬”以固本长生 观念的结晶。晋唐时期养生大家陶弘景、孙思邈等在此基础上对“啬精”、 “爰气”等作了更深入的阐发。由此可见,老子的“卫生之经”对中国养生学 理论有极其深远的影响,谓其为“经”,亦非过誉。

现在大家知道什么是“卫生之经”?了吧,具体看上文介绍,另外小编叶楷更在上文还介绍了它在养生学上有何地位?的相关内容,希望上文的介绍能对大家有用哦!
免责声明: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、交流使用,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阿妮我们以作删除处理。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,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,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。
本文标题:什么是“卫生之经”?它在养生学上有何地位?
本文地址:https://ys.aniys.com/s5069.html
0大家对 什么是“卫生之经”?它在养生学上有何地位? 的评论

热门经验

「国学」相关内容

热门标签